- 王玥;齐芳;王青;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从个性化教育向规模化教育转变,亟需针对研究生的特点,探索出比较合理、高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我们应通过对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机制的问卷调查、对比考察和分析研究,深入探讨现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2012年02期 No.1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凌云;
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工作日益引起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关注和重视。毕业生困难群体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具有相对独特的地域特点、性格特点、思想特点和行为特点,在就业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经济需求、稳定需求、尊重需求和发展需求。在引导学生就业过程中,可将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主流行业单位、军队国防单位作为重点方向,并形成完善的就业服务引导工作机制。
2012年02期 No.13 11-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阳德青;周鹏;付雁;
Web2.0时代下的网络舆情传播明显有别于传统媒体时代,网上发布的信息、观点等更多地是以网络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关系为基础架构,并依赖于网络人际间的社会关系迅速扩展,是传统社会中的人际传播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微博的出现,使舆情信息在社会网络人群中的传播具备了更新、更快和更加难控的特点,不仅对网络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我们应科学分析微博对社会网络舆情传播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尤其是对信息传播模式带来的全新改变,从而为微博时代下的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2012年02期 No.1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 王晶;
符号是社会人互动的重要媒介。高校应以符号互动论的逻辑视角为出发点,结合"同群效应"、"期待效应"及"辐射效应"等情境性原则的德育效用,以平等对话与主动参与的交往活动为介入策略,构建辅导员德育工作的多维体系。
2012年02期 No.13 18-2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 刘奕涛;
随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日益增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日益展现为多元角色功能的拓展,对辅导员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师德建设应着力于明确和完善辅导员角色定位、薪酬待遇和聘任评价等相关制度,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应着力于增强和提升辅导员自我道德修养和自我管理,强化其职业责任感;应培育和发挥辅导员团队精神,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应改善和优化对辅导员的人文关怀,增强其职业幸福感。
2012年02期 No.13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 朱冬香;罗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一定的机遇。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其运行效率,是众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化建设模式,通过将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从顶层设计、制度构建和实施措施等不同层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长效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身成长成才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机结合,对于提高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2012年02期 No.1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K] - 贾挚;
随着角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高校辅导员面临着积极情感因素衰退、个人成就感缺失、人际关系失调等问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缺失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高校要通过构建维护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进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开展辅导员自我调适等方式,缓解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2012年02期 No.1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陈红梅;
大学生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大学生犯罪和轻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大学生情感危机的表现形式,洞察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影响因素,对及时化解大学生心理困惑、解除大学生情感的应急状态、预防因恋爱受挫可能带来的伤害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02期 No.13 45-4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张慧;钟蓉戎;
大量研究证实,同伴关系是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发展过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顺利适应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大背景下交友现状、班级归属、对大类培养的态度等问题,在分析大类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同伴关系现状及其心态的基础上,构建新时期新型大学学生同伴关系模式,对于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012年02期 No.1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 钟一彪;
立足于受助者视角,从高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服务项目、高校资助工作给受助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受助学生对资助工作的评价等方面,对高校助学工作促成受助者发展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细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深化对受助者的指导跟进、以及强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体系等,有利于实现高校资助工作与育人成才目标的有机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效果。
2012年02期 No.1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 苏炫;许锃;
当前,大学生网上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了解大学生网上人际关系的特点,探索其与现实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有助于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且大学生网上人际关系发展水平与现实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无明显相关性,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2012年02期 No.1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