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野

  • 整体性视角下现代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刘宏达;

    辅导员队伍建设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将现代大学的目标任务与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现代大学的治理结构与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机制、现代大学的内涵发展与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现代大学的管理创新与辅导员队伍的实践创新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现代大学建设的共同发展。

    2016年03期 No.38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人物专访

  • 将班级建设为团队——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

    本刊编辑部;

    <正>班级是大学生在高校最基本的单位,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近年来,互联网给班级管理模式带来了较大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班级建设、保持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近日,《高校辅导员》就此专访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教授。《高校辅导员》(以下简称"高"):冯书记您好!班级建设是高校一直强调的一项工作。请您谈一谈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推动班级建设的思

    2016年03期 No.38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行思论理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

    顾训明;汪静筠;

    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给大学生的文化追求、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带来了选择的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面临新的冲击与挑战。应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016年03期 No.3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1K]
  •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岳甜;

    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养成过程中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不良倾向,应该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措施,加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教育。

    2016年03期 No.3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 模因论视野下新媒体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李思雨;

    新媒体流行语是对当前社会现象、社会焦点和社会心态最直观、动态的反映。借助模因论的观点,可以对新媒体流行语的传播机制进行探讨。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新媒体流行语发挥着与遗传基因相同的作用,经过生发、复制、模仿、筛选而演化,使得新媒体流行语以强势模因的身份进行广泛流传和运用。应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媒体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2016年03期 No.3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碎片化思维的表现及成因探析

    卢秀峰;

    网络传播过程中,"碎片化"是一个重要特征。大学生活跃在网络中,其碎片化思维十分明显,值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局部思维、静态思维、单向思维、跳跃思维等是碎片化思维的主要表现。网络信息的异质性、价值取向的去中心化、网络依赖心理的蔓延等是大学生碎片化思维形成的主要原因。

    2016年03期 No.38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 关于提升大学生阅读质量的若干思考

    李雪银;

    当前,大学生阅读质量偏低问题变得日益凸显,很多大学生存在着不读书、选择的读物质量较低或者无法进行深入阅读等现象。教育者需要挖掘大学生阅读质量较低的内外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教育,通过加强思想引领、学业指导、人文教育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等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品格,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2016年03期 No.3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
  • 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唐金楠;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大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从知识积累、思维方式、感受能力、动手能力、人格塑造等多方面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要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

    2016年03期 No.3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高校辅导员话语权的弱化与重塑研究

    张睿;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其话语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媒介和手段。研究发现,辅导员的话语权存在着弱化的困境,具体表现为制度性规定对辅导员话语权的隐匿、自媒体发展对辅导员话语权的消解、职业认同感的缺乏对辅导员话语权的放弃、角色担当不足对辅导员话语权的削弱以及话语对象对辅导员话语权的抗拒。应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理性层面以及互动层面重塑辅导员话语权,以提高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影响力。

    2016年03期 No.3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间合作的“内驱力”探究

    刘思锋;何峰;

    当前,受责任边界模糊、合作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间合作的"内驱力"尚未完全形成,不同主体尚存在一定的"本位论"思想,合力育人成效仍不够显著。进一步厘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功能职责与合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主体积极性、强化责任追究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间合作"内驱力"的重要举措。

    2016年03期 No.3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 大学生职业观形成过程中的家庭影响因素分析及引导

    赵健;

    家庭因素是大学生职业观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影响子女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影响子女的职业选择和对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多子女家庭、单子女家庭、残缺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在子女职业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模式迥然相异。教育者不可能完全摒弃家庭的影响而追求"象牙塔里的职业观教育",要在承认家庭影响的条件下才能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效果。

    2016年03期 No.3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工作方略

  • 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王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热情,在传统美德的培养和践行方面也不容乐观。高校应该从正本清源、识读经典入手,用经史合参的方法教授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记诵经典,执美修身,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2016年03期 No.38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 高校推行家长联系制度的家校合作模式探索

    陈昊;李世鹏;

    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发挥家庭的作用。当前,家校全方位合作的局面尚未形成。要秉承"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建构起多角度立体式教育网络、多平台多模式的家长联系制度,使得家校合作的独特作用和突出优势显现出来,形成教育合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016年03期 No.3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网络围观中大学生不良心态及调适

    余琛;高翔;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围观已成为网络生活的常态。受社会转型时期矛盾凸显、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与复杂性等客观因素,以及大学生认知发展不够成熟、心理压力调节能力欠缺等主观因素的影响,网络围观中部分大学生出现盲目从众、猎奇审丑、娱乐恶搞、否定自嘲、失衡仇视、谩骂宣泄等不良心态,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高品质校园网络文化的培育。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育人环境、提升大学生个体素养、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人文关怀是调适网络围观中大学生不良心态的有效途径。

    2016年03期 No.3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吴昊;王洁;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会受到指导老师工作机制、经费来源、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以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影响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判断,建立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解释结构模型。要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质量。

    2016年03期 No.3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调查研究

  • 大学生社会实践需要层次的实证分析——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吕成祯;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由需要引起的。符合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社会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需求呈现出层次性、动态性等显著特征,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盲目性、功利性等诸多问题。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视角,应在充分了解大学生自身对社会实践需要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展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6年03期 No.3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案例分析

  •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借贷畸形消费现象探析——基于某学生深陷P2P网络借贷困境案例分析

    舒涛;付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网络借贷兴起。众多P2P等网络金融服务平台业务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但大学生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承担借贷风险的能力,大学生网络平台借贷存在诸多问题和隐患,也给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建立长效的高校与家长交流双向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学生状况;要开展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引导及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做好预防措施;要建立健全高校与社会联动的网络管理工作机制;要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注重短期资金帮扶机制建设;要完善高校相关网络监管的校纪校规,开展普法教育。

    2016年03期 No.38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