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岩志;鞠晗;
高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全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政治性、间接性、持续性、对象化、差异化五个方面的特点,通过组织、个体、事业三种方式体现出来。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效性,除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干部带头、强化宣传引导外,在基层操作层面还要重点做好推动系统学习、做到学做结合、聚焦党建问题、着眼事业发展等工作。
2016年06期 No.41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卞梅;杨广晖;李红超;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党吸纳优秀人才入党的重要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需要建立起科学化的质量保障体系,这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高校应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从理想信念教育、党建组织保障、发展推优评价、党建监督考评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2016年06期 No.41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 施锋锋;赵建明;潘耀芳;周婷;
研究生导师作为"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两者的角色定位、功能有较大差别。创新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更需要全方位的培养。导师和辅导员对研究生的成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在协同创新体制下如何发挥合力作用,值得深入探讨。要分析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导师与辅导员匹配的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合力构建新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06期 No.41 19-2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4K] - 孙莉玲;江莉莉;
研究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构成,对完善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胜任力理论,以近年来评选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为样本,可以构建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指标体系,用以分析高校辅导员能力现状并运用于辅导员能力建设实践。
2016年06期 No.4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董国松;李凯;王红超;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对于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保障作用。为此,应加大工作力度,重视基础建设,注重人文关怀,加强组织管理,从多个角度出发,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路径,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2016年06期 No.4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胡文斌;
职业理想承诺是衡量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理想承诺具有对职业环境期望较高、职业能力较快胜任岗位要求、职业价值实现面临现实考验等特点。究其原因,高校内涵式发展带来的阵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多样化思想等都对辅导员的职业理想承诺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可以通过塑造良好的辅导员职业环境,不断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努力弘扬辅导员职业价值等措施,有效提高辅导员职业理想承诺水平。
2016年06期 No.4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 胡敏;
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了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新形势下,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理念、组织模式、制度环境等发生变化,其利益的实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也在变化。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群体中最大、最具权威的自治性群众组织,应该代表和表达学生利益。高校可以从增强表达意识、提升表达能力、拓展表达渠道和加强法制保障等方面保障和规范学生会在利益表达中的权利和职责,促进其利益表达功能的实现。
2016年06期 No.4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 刘立;邱化民;姜绵茹;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重要保障和动力引擎。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主体性发展为视角,可以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和增进主体交往来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强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016年06期 No.4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 张国臣;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与社区建设发展的相互促进。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大学文化辐射城市文化功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升思想认识,总结实践经验,推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创新发展。
2016年06期 No.41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 刘谦;吴晓燕;张南华;
学习动力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中不可小觑的现象,主要有闷头不响型、社会交往型、消极应付型、完美主义型、力不从心型等五种类型。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倦学习、逃避学习,在学业上无成就感、无求知欲,他们甚至无法顺利毕业,给自己、家人都带来很大的困扰。面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员需要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016年06期 No.41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 刘珠润;
专业社团具有专业性、创新性、应用性等特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专业社团推进创业教育。当前,专业社团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成员的专业能力、实践锻炼不足,高校对专业社团的发展指导不够等,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要加大对专业社团的培养和指导力度,提高社团成员能力,搭建有效平台,促进其作用发挥。
2016年06期 No.4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王成红;张国茹;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积极有效地开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对于实现国家的精准扶贫目标和学校的共同成才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资助工作在模式上存在着资助对象不准确、资助方式单一、资助评价机制不完善、资助工作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选准资助对象、拓展资助主体、找准资助方式、强化资助保障,建立精准资助模式。
2016年06期 No.4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 王友建;
学生请销假工作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的难点之一。传统的请销假方式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等多个因素,背离了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基于微信等移动互联技术平台,通过设计规则、规划流程、收集数据、技术实现等环节架构设计学生请销假综合管理系统,可以便捷学生请销假手续、优化师生关系、积累基础数据,从而变革传统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
2016年06期 No.4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3K] - 康涛;任羽中;樊桔贝;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的行政管理,归根到底也是为育人服务的,"管理育人"是大学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大学行政管理活动中,大学生不仅是被管理的对象,也可以是管理的助手,甚至是管理主体的一部分,这就形成了"管理育人"的三个维度。通过"管理育人",不仅有助于保障大学生的权利,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2016年06期 No.4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