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蓉;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英雄的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斗争中展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种英勇善战的战斗精神、一种顽强奋斗的拼搏精神、一种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在抗美援朝的整个斗争中,志愿军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冲锋陷阵、血战到底,愈战愈勇、越打越强。新时代需要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教育和引导人们崇尚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把英雄主义精神转化为个人成长的精神养分、国家繁荣富强的精神支柱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2021年01期 No.66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段海菁;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是一种敢打必胜的自信精神,是一种正视苦乐的理性精神,是一种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彰显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心怀希望、热血勇敢,不畏艰难、斗志昂扬,苦中作乐、团结友爱。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要有自信饱满的精神面貌、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敢作敢为的奋斗姿态。
2021年01期 No.66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 尹丽;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展现了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革命忠诚精神是一种心有信仰的担当精神、心底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革命忠诚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彰显为勇挑重担、敢于担当,舍身为国、无私奉献,百折不挠、意志如钢。新时代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忠诚精神,做到对党忠诚、对祖国忠诚、对人民忠诚。
2021年01期 No.66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陶志欢;
要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有效提升其质量,亟需思维转向,以新思维引领新时代发展,促进思维方式由过去以"小数据、极致化、预设性、定势化、事务性"为主要特点的简单经验型思维模式转向以"大数据、底线化、生成性、生态化、人本性"为显著表征的系统科学性思维模式,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智能化、路径转换化、运行动态化、系统升级化和价值聚焦化。这些思维转向并不是只要后者而抛弃前者,而是在转向中实现扬弃发展和优势互补,进而发挥多种思维方式的各自优势来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和质量提升。
2021年01期 No.6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7K] - 方兵;
辅导员要成为工作时间的"主人",就应该做到科学分析、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的执行顺序。学生的"入学""入门""入道"是辅导员工作时序中的主要时点,也是辅导员把握工作时序应该遵循的三重维度。它们之间存在着循序渐进的关系,入学在先、入门是过程、入道为诉求。只有先抓好学生"入学",适时引导学生"入门",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入道"。
2021年01期 No.66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 李华龙;于新;应锦川;
高等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立德树人根本使命担当过程中发挥好共青团组织的特殊作用,是党组织对共青团的政治要求,更是共青团组织重要的组织价值。高校共青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力量,思想引领力是高校共青团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高校共青团要在立德树人导向下探索提升引领青年思想工作的本领,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忘思想引领工作初心,找准新时代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科学有效地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
2021年01期 No.66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杨薏璇;
院系团组织是高校共青团系统的重要组织基础。面对专职团干部力量有限以及青年思想活跃、个性化需求明显等带来的挑战,高校院系团组织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对标共青团改革发展要求,着力提升其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大力培养讲政治、善学习、有定力,讲规矩、善协同、有魄力,讲务实、善调研、有毅力的团学骨干队伍,为更好发挥组织功能,服务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2021年01期 No.66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 杨亚星;韩笑梅;
作为凝聚学术志趣、聚焦理论问题的高校思想理论类学生社团,近年来面临社团自主性激发与双重领导之间的矛盾,社团规范化发展与专业指导之间的错位,社团一体化管理与多元实践之间的张力等发展问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需要重新厘清高校思想理论类学生社团的功能定位,从管理领导、政治引领、协同育人等方面加强社团建设,强化思想理论类社团的领导机制、统筹思想理论类社团的育人机制、创新思想理论类社团的引导机制。
2021年01期 No.6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9K] - 董姜颖;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评价方式改革、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高校利用系统论思维,将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纳入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建立一种基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生管理体系,并指出其实施的关键,从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尽快落实"三全育人"工作。
2021年01期 No.6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 徐孝刚;
高校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堂,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内涵,立足"信""政""德""规"四个维度深度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内核,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信""政""德""规"教育内核作用,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并根据时代发展新内涵、新要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课堂建设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021年01期 No.6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