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希;
学史明理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需要明晓我们党发展繁盛的事实道理,明白不忘初心的深层情理,明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科学真理。学史增信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点,需要切实增强关于中国共产党"能"的信心、马克思主义"行"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信念。学史崇德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做实的关键在于崇尚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矢志不渝的革命情怀、薪火相传的精神品质。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需要讲究实践智慧,解决怎么学、怎么用、怎么用好的问题。
2021年03期 No.6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 范娇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为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遵循。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需要刻画好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要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磨砺斗志,用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激昂斗志,用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璀璨精神谱系鞭策斗志;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明确方向,为坚定走中国道路激励深层认同,为培养爱国情操激发情感共鸣,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自觉行动。
2021年03期 No.68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曲嘉媛;
党在百年奋进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形成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些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促使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凝聚起组织力量、发展力量与友好力量,砥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奋斗、积极进取。
2021年03期 No.68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 胡鹏;
党在自身百年历程中进行了伟大的道路创造、理论创造、制度创造、文化创造等实践创造,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新时代大学生及其党员要用党的百年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战略智慧、政治智慧和人生智慧,锤炼有理想敢奋斗的优良品格,塑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品格,砥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品格,谱写新时代社会与人生发展的新华章。
2021年03期 No.6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 韩桥生;李浩;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是在人民立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基础在人民、源泉在人民。进入新时代,青年一代要有所作为,肩负起时代使命,就应站稳人民立场,把自我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向人民学习,向群众请教。
2021年03期 No.68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 李鹏程;刘冰莉;
传统家训根植于民族文化,是儒家伦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家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不仅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优良资源,同时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传统家训贯穿着以道德训诫为中心的主线,其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子弟成为可造之材。
2021年03期 No.68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 洪松;褚慧丽;
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有力举措,是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有效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合力机制,建构教材、课程、教师"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充分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不断创作新作品,实现线上联动、线下互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育效果。
2021年03期 No.6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 汤乐;
推进辅导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符合全党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时代主题,是应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辅导员承担立德树人使命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切实要求。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四个自信"为关键,以辅导员对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高度认同与主动担当为根基。为此,要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理想信念教育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
2021年03期 No.6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 马丽晨;张雨童;张雍;
目前,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形象、诙谐等特征在特定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着特殊的意义。在互联网环境中传播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网络流行用语具有较强独立性和封闭性的亚文化场域。特定亚文化圈层的封闭与圈内用语的"破壁"出圈看似矛盾,但从背后反映出的亚文化形成、发展及传播机制却引人注目。源自亚文化圈层的网络流行语作为亚文化的一种代表要素,研究其"圈层化"的传播路径,成为探析网络亚文化圈层深层肌理的重点切口。
2021年03期 No.6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 史龙鳞;
随着高校传统班级概念的弱化,学生社区已成为大学生追求归属感、成就感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场域。教育部开展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业已取得了重要经验。试点高校实践表明,场域下的学生社区高质量建设需要构建"一核多方"组织管理体系,即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学生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联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强化长效且稳定的制度供给,配置充分的软硬件要素。
2021年03期 No.68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 刘璐;
新时代高校劳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丰富内容,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育人的实效。当前,劳动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合形式多样、融合领域丰富和融合机制完善等方面都有待优化。高校应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日常思政活动开展进行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劳动教育能力培训等方式,努力探索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2021年03期 No.68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 于翊广;李月娥;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在青年培养中应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弘扬劳动精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环节,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需要不断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化体系,不断探索劳动教育理论应用实践的机制、模式及路径。
2021年03期 No.6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 张丹;
学生干部既是新时代的追梦人,也是新时代的圆梦人,是助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骨干力量。政治上和学业上"双带头"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学生干部的新使命新要求。整体推进学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和学业双向融合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政治鉴别能力、思想道德引领能力、学业示范能力、自我反省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
2021年03期 No.6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