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及其价值引领

    田小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青年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作了深刻阐述。重视青年信仰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青年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不仅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更关系着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体系,坚持其对青年的引领地位和指导意义。

    2021年04期 No.69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专家视野

  •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四史”教育中的责任担当

    王君松;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加强"四史"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精神;激励大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帮助大学生培养唯物史观,解决思想困惑。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做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引领者、推动者、同行者。要加强理论宣讲,牢牢把握"四史"学习教育主动权;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拓展"四史"学习教育新课堂;丰富方法手段,不断提升"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

    2021年04期 No.69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党建能力的专业范畴——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分析与建议

    李永山;

    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一项基本职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一般兼有党员、支部书记、思想政治工作者等多重角色,应具备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宣讲、组织领导与工作指导、教育管理服务党员、发展党员等方面的能力。不同层级的辅导员在党建工作中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

    2021年04期 No.69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思政聚焦

  •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主渠道

    梁超锋;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其有效实施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同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向同行有着重要意义。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是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1年04期 No.6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 新时代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重要遵循与实践进路

    王春霞;

    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题中之义,是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是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彰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化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厘清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服务于立德树人价值旨归,遵循教书育人基本规律,并以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队伍建设等为着力点,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机制,着力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育人体系,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2021年04期 No.6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法治保障

    张振芝;张莹惠;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是推进建设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要遵循。它以行政规章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身份定位,勾画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有助于澄清人们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立法的狭隘认识,加速管理者理念从政策本位向法制本位的转化,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权利、义务的统一,保障职能部门的依法管理。全面落实这一规定,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应当"与"可以"的执行尺度,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岗位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保障与管理、考核与评价等五个方面着手,将其总体目标要求有效落实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法治保障。

    2021年04期 No.6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疫情防控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突发公共危机语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研究

    丛峰;巩建宇;梁巍;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突发公共危机,全国人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职担责,彰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最富有理想、朝气和活力的青年群体,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其社会责任意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得到了淬炼和彰显。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创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进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可以从价值取向、培育内容、培育方式三个维度来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

    2021年04期 No.69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行思论理

  •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周期管理”探析

    逄元魁;刘璐;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在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在大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是高校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积极适应劳动新形态的重要体现。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较为典型的周期性规律特征,需要借鉴"全周期管理"理念,进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信息闭环、多方治理、动态应对等研究实践,进一步完善优化"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2021年04期 No.69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 高校师德建设中文化激励功能的运用研究

    王方;

    师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特别是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要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生成长期待、利于教师自身发展。高校师德建设要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需要文化激励体现"他律"约束和"自律"要求,通过激发师德建设中的内在动力、延续崇尚师德的社会风气、构建全方位的师德培养体系等途径发挥文化激励的功能。

    2021年04期 No.69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 高校辅导员队伍教师身份属性探究

    张发政;

    高校辅导员队伍教师身份属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优化、提升立德树人效能、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价值。高校辅导员双重身份属性裹挟学校认识不足、路径渠道不畅、角色主体性不强等因素,导致了辅导员的教师身份属性被遮蔽、话语能力被削弱、职业认同被消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受阻滞。应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制度设计,构建辅导员融入协同育人的路径支持,为辅导员参与教书育人赋能,激发辅导员参与教学的主体意识,实现辅导员课程育人由"自在"向"自为"的超越,推动辅导员教师身份属性的重构。

    2021年04期 No.6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能力提升策略

    徐喜春;

    新时代网络空间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能力结构具有复杂性,涵盖理论层面的对网络意识形态的辨别力、批驳力、解释力和引领力,技术层面的对网络媒介的应用力,方法层面的对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转换力以及传播力。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辅导员思想理论素养与意识形态传播要求之间的矛盾、知识结构与网络技术专业性诉求之间的张力、意识形态理论系统化与网络空间表达形式碎片化之间的冲突等多重矛盾。提升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能力要多措并举,搭建渐进式的理论素养培训模式,建设多层次的网络学生队伍体系,加强意识形态内容与网络话语的整合。

    2021年04期 No.6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 劳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代表达——以红旗渠劳动实践活动为例

    梁玉杰;

    作为高校实践育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平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直接关系劳动实践成效。大学生群体以及社会环境的特征变化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无法在新时代劳动实践中展现魅力,迫切需要对劳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代表达形式进行探究。红旗渠劳动实践活动有助于落实现实表达增强吸引力,巩固微观表达增强引导力,创新通感表达增强亲和力,为劳动实践教育的落地生根提供了生动案例。

    2021年04期 No.69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工作方略

  • 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风险研究

    王宗强;韩锐;

    防范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是化解高校风险的重要环节。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作案工具多样、组织分工严密、目标选择随机性大、引发次生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高校电信网络诈骗有校园贷、刷单、裸聊、冒充客服等类型。高校成为"重灾区"既有学生个人原因,也有学校及家庭的原因。防范高校电信网络诈骗,要坚持营造氛围、全民反诈,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2021年04期 No.69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现状诊断维度及实施——基于“六盒模型”理论

    文春风;李正军;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试点单位全面深入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强化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综合改革试点也面临工作进度不一、成效参差不齐等问题亟待解决。"六盒模型"是组织自我诊断的工具,试点单位可以借助此工具进行自我诊断,全面系统发现综合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突破限制瓶颈,实现路径创新。

    2021年04期 No.69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育人中的运用

    孙立东;李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需要,对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升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基础,可以提供青年励志成长的精神动力,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实践育人体系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现实困境,应提高育人站位、从深化内涵、拓宽路径等方面予以改进。

    2021年04期 No.69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调查研究

  • 协同治理视阈下临床医学研究生“三全育人”的实施路径

    许文;张青;孙钰;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临床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三全育人"的协同性、过程性、联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协同治理理论中蕴含的复杂性、动态性、协调性与"三全育人"具有内在一致性,高校可以运用公共管理中协同治理理论,树立协同理念、加强制度设计、打造协同结构、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引领、整合协同资源,汇聚"三全育人"合力,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高层次卓越医学人才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1年04期 No.69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天津市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提升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正>一直以来,天津市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主线,不断深化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以高素质队伍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市级领导牵头抓机制抓落实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多次强调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带头到高校向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面对面开展宣讲、解疑释惑,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2021年04期 No.69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