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 新时代好青年培育的深刻意蕴

    曲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青年培育提出具体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从基本要求方面看,新时代需培育具备“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四大品质的新时代好青年。从思维方法方面看,新时代好青年培育需坚持战略思维,明确重要意义;善用历史思维,掌握历史主动;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原则遵循。从实践进路方面看,青年工作者要着力加强对新时代青年的政治引领,学校要构建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发展格局,各级教育部门要完善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的保障机制,广大青年要强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行动自觉。

    2023年06期 No.83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9K]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理论品格及深远意义

    杨增岽;尚晋;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逻辑,其生成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自觉坚持和运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经验的系统总结,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回应,以及对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借鉴。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以“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彰显出其厚重的理论与实践智慧,以“人民至上”展示出其根本价值取向,以“守正创新”体现出其发展进步的时代特性,以“胸怀天下”展现出其恢宏的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我国文化自信发展达到了新高度,铸就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促进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掌握了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指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崭新使命,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指引了道路和方向;彰显了深厚的人类情怀与广阔的全球视野,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3年06期 No.83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两个结合”视角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探析

    侯勇;蒋春芝;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文化领域灵活运用“两个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成果。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赓续传承唯物史观的实践导向、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创新思维丰富文化建设的理论遵循、以辩证思维落实文化建设的实践部署、以底线思维筑牢文化建设的发展底线,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创新发展新空间、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新境界、不断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形态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

    2023年06期 No.83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邱仁富;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着眼于解决“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提供思想引领,要着眼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引,要着眼于塑造当代中国价值的解释范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党人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方法论指导,为在国际社会上弘扬更加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提供中国的价值主张。

    2023年06期 No.8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行思论理

  • 新时代党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才的战略任务与实现路径

    李永山;

    党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才是党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政策延伸,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分类施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强化人才对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迫切需要完成一系列目标任务。以构建职业知识体系为目标,着力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以创建职业导向型的新学科和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目标,着力培养战略领军人才、新学科创始人或带头人;以推进实践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培养专业标准制定和绩效评估的专家、专业型领导者和专家型工作者。为此,需要从出台专门人才政策、制定专项人才规划、系统设计人才项目和健全人才发展载体等方面精准施策,协同推进。

    2023年06期 No.83 29-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新时代青年的鲜明精神标识

    李慧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面向全党郑重提出。这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的历史经验,它解决了新征程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奋勇前进的问题,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成功密钥,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新征程上,广大青年需要进一步明确“为何斗争、斗争什么、怎么斗争”的问题,在准确把握“时”与“势”中认识斗争精神,在辩证对待“忧”与“乐”中弘扬斗争精神,在科学应对“危”与“机”中提升斗争本领,斗掉风险挑战,斗掉惯性惰性,斗掉私心杂念,在新征程上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业绩回馈伟大时代。

    2023年06期 No.83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王丹;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能够有效推动教育内容触达受众、触动内心、触发行为,对此需要高度认识,着力提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提升要围绕话语空间、话语内容、话语平台三个维度进行优化、创新,基本要求是建立以主体间性为主导的对话关系,输出符合受教育者需求和兴趣的话语内容,加强话语平台综合治理,鼓励受教育者参与话语平台建设,从而增强受众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感、趋同感和悦纳感,实现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023年06期 No.83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多维阐释

    刘芳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根脉相系的民族记忆,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非凡民族气度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为建设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丰厚滋养。从价值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实现文化自信自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从实践逻辑出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传承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相统一的原则。高校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创新融入载体、强化师资建设三重维度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2023年06期 No.8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 “泛娱乐化”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问题审思

    赵业成;

    “泛娱乐化”是当前肆虐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现象级思潮,这种现象的弥散与社会个体心理需求异化、商业资本操控、网络技术赋能、社会思潮耦合密切相关。“泛娱乐化”的主要特点是参与的大众化与去中心化、内容的碎片化与媚俗化以及取向的虚无化与功利化。它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力、聚合力和引领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把握话语领导权、抓牢话语管控权以及掌握话语主动权诸方面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地位,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大学生摆脱“泛娱乐化”的消极影响。

    2023年06期 No.83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工作方略

  • 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理路研究

    才德昊;曹雷;

    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是新时代教育的应有之义。加强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能确保研究生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研究生教育高质量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重在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使研究生不断受到党史精神的洗礼;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实施,使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得到制度的保障;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的多形式推进,不断增强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2023年06期 No.83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 高校英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四重维度探赜

    周琦;

    高校英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需从多维着力。在政治之维上,高校英语教师要强化政治认同,厚植育人情怀,内蕴文化自信,以增强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在内容之维上,高校英语教师要将英语课程向内深耕、向外扩容、向上延展、向下扎根,以丰富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要素;在方法之维上,高校英语教师要善用沉浸式教育法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善用抛锚式教学法以解答学生的困惑,善用榜样示范法以引导学生的行为,以优化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方法;在载体之维上,高校英语教师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校内+校外”协调联动,以拓展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平台。四重维度协同发力,助推英语课程思政育人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2023年06期 No.83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视化样态探析——基于认知工具视角

    郁有凯;

    可视化认知工具是一种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认知建构的思维表征工具,是一种具有混合性、建构性、进阶性特点的心理学技巧。根据任务属性和目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视化包括三种呈现不同功能的可视化样态,即以概念分析方式凸显思维解析功能的可视化、以知识表征方式凸显情感表达功能的可视化、以仿真拟像方式凸显交互体验功能的可视化。教师在开展可视化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建构能力,要聚焦问题导向下的主流价值引领功能,要把握样态特征差异下的可视化着力点,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可视化应用效果。

    2023年06期 No.83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与提升路径研究——以系统观为研究视角

    单成巍;

    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是其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自身专业化、职业化成长需求的岗位核心竞争力和稳定的综合素养,包括政治核心素养层、岗位胜任素养层、发展潜能素养层三阶梯度,共计九项核心素养要素。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把握系统特征。提升辅导员核心素养要以目标导向明确其价值之本,以学习导向夯实其成长之基,以问题导向把握其关键之要,以实践导向构筑其成长之路。

    2023年06期 No.83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上海大学构建书院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正>上海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钱伟长老校长“学生培养更重要在课外”的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人才。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基于生活园区的人才培养,深化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工作要求,自2019年成为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首批十家高校之一以来,切实加强“三全育人”,

    2023年06期 No.83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