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 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两个答案”的逻辑关系和价值意蕴

    王浩东;张正光;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与时俱进、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历史。经过百余年的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即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人民监督强调外在约束的重要性,党的自我革命则强调内部驱动的重要性。“两个答案”并非对立关系或替代关系,而是一脉相承、互为表里、良性互动、内在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省、理论自觉和实践自为。

    2024年03期 No.86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弘扬教育家精神研究专栏

  • 教育家精神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及赓续理路

    韩华;李敏;

    教育家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新时代教师群体的生动实践。从历史逻辑看,其经过从“教育兴国”到“教育强国”的深厚历史积淀,在新时代继续探索创新;从理论逻辑看,其源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继承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从现实逻辑看,其出场是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需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目标指引,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赓续理路上,我们要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文化根基,明确方法原则。

    2024年03期 No.86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兰美荣;卢黎歌;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教育强国强烈呼唤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新时代教师成长确立奋斗目标提供了指导和遵循,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弘扬教育家精神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方向的正确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师道思想的精华,厚积历史的底蕴;注重榜样激励,实现思想引领和行为塑造;构建数字教育平台,提升人工智能的赋能实效。

    2024年03期 No.86 1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在逻辑、价值使命及实践路径

    蓝荣聪;

    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精神,涵盖了教育者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对于构筑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新时代,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现实需求、是对中华民族高尚师德师风优良传统的传承弘扬,是新时代人民教师坚持德行合一、言传身教的生动实践,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足新形势新要求,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围绕着坚持价值导向、创新教育理念、提升队伍素养、注重尊师重道等方面持续着力,大力培育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2024年03期 No.86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行思论理

  • 数字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式微与重构

    颜苗苗;

    话语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要依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媒介的迅猛发展及广泛深度运用,人们逐渐被置于跨时空、互动与多功能一体化的数字化场域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和传播场域不断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既承载了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诉求,又成为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重要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带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境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应立足时代背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着力从优化话语环境、多主体协同、借势媒介融合、优化话语表达等方面着手,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构的守正创新。

    2024年03期 No.8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后真相”现象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应对

    郑玉蝶;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社会矛盾凸显、资本与技术共谋、主流媒体缺位等因素影响下,“情绪为先,事实漠化”的“后真相”现象蔓延,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被挤压、价值认同被消解、话语权威被弱化,从而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公信力、引领力。面对“后真相”现象,广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需要以解决社会矛盾为根本,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竞争力为核心,以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为基础,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进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2024年03期 No.8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工作方略

  • 知信行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青年文化自信的路径探赜

    王艳超;钟梓滨;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思政课在培育青年文化自信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思政课培育青年文化自信具有三重逻辑依据,即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回应全球化时代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态势的时代要求、抵制非主流文化冲击青年思想的实践要求。基于“知信行统一”的理念要求,思政课培育青年文化自信要遵循“知文化-信文化-兴文化”的路径。要培育“知文化”,夯实青年文化自信之“基”;要融汇“信文化”,把握青年文化自信之“要”;要弘扬“行文化”,瞄准青年文化自信之“的”。思政课唯有引导青年“由知到信”的内在逻辑和“由信到行”的外在逻辑的统一,才能促进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知”“真信”“真行”。

    2024年03期 No.86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大型语言模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重构与应对之道

    潘同人;

    大型语言模型的升级迭代与广泛应用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改造教材体系、参考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宣讲工作、时事政治学习过程,进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构。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模式,使人机对话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互动模式之一,并使大型科技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数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领域,进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构。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强化教育者的管理功能、社交功能、表演功能、典范功能,进而实现对教育者功能定位的重构。教育者要知己知彼、在智能化浪潮中追踪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动态,化危为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动引入大型语言模型,迎难而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变革中驾驭大型语言模型,趋利避害、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中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2024年03期 No.8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仪式礼仪视阈下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三维审视

    张宇;吕云超;

    仪式礼仪具有激发主体情感、传承精神文化及强化民族认同等独特价值,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及具象性等内在特征,能够成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现实境况回答了一体化何以必要的问题。大中小学运用仪式礼仪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议,要坚持纵横原则、同异原则、合分原则及评建原则。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包括,制定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机制、创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载体、营造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氛围、反馈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效果。

    2024年03期 No.8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创新研究

    郭文刚;刘永杰;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一致、职责契合、方法互补。两支队伍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协同育人基础,也存在理论教育角色发挥不够、价值引领交互衔接不畅、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校要以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夯实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协同育人形式、丰富协同育人文化为实现路径,创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体系、内容和方法,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双线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2024年03期 No.8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辅导员双线晋升的困境与突破——基于31所高校制度文本质性研究分析

    宋一婷;秦一鸣;

    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现有制度在目标方面强调行政管理手段,但缺乏个体发展人文关怀;在评价内容方面,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可能导致辅导员队伍扁平化;在评价机制方面,形成校院双重管理机制,但上下联动脱节。辅导员双线晋升还存在制度逻辑错位、职业选择分化、团队意识弱化等待破之题。破除束缚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的障碍,各地各高校应形成共同价值愿景,激发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优化双线晋升制度体系设计,探索辅导员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人才指挥棒作用。

    2024年03期 No.86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调查研究

  • 基于用户画像的青年大学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及引导策略研究——以西部某高教大省为例

    李萌;蓝璟;

    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跃入高速迭代升级期,社交媒体伴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网络游戏、新媒体账号的蓬勃发展呈现出全景布局的升温状态,情感传播和情绪变现成为社交媒体传播新的驱动引擎,这些变化都对青年大学生的社交媒体使用趋向带来新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社交媒体方面呈现出网络行为活跃化、上网目的多样化、网络参与正向化、网络载体分散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的画像特征,同时青年大学生也面临刷屏成瘾显露学业隐患、网络沉迷消弭奋斗意志、虚拟社交导致关系异化、娱乐至上催生价值盲从、茧房效应引发认知局限等方面的问题挑战。高校要正确引导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积极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圈层,针对不同圈层受众的接受特点,切准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思想动态,供给喜闻乐见的网络沟通互动方式,建立开放包容、与时俱进、和谐稳定的网络舆论空间,用心用情用力,铸魂时代新人。

    2024年03期 No.86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四大行动” 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领导人才

    <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创新机制、汇聚合力,通过实施理想信念教育“四大行动”,即理论学习“领航行动”、价值塑造“启航行动”、榜样示范“引航行动”和社会实践“远航行动”,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水平,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军领导人才,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

    2024年03期 No.86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2K]
  • 封面人物简介

    <正>常徕,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辅导员。在二十余年的辅导员工作中,他注重以理育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鼓舞和激励着大学生为梦想奋斗。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文艺范”精品党课吸引广大学生。他引领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把“服务三农”的种子留在学生心里。他打造“艺术思政”路径,将原创音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他荣获“最美高校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他所带班级荣获“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所指导社团荣获“全国优秀社团”称号。

    2024年03期 No.86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