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艳超;钟梓滨;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思政课在培育青年文化自信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思政课培育青年文化自信具有三重逻辑依据,即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据、回应全球化时代思想交流交融交锋态势的时代要求、抵制非主流文化冲击青年思想的实践要求。基于“知信行统一”的理念要求,思政课培育青年文化自信要遵循“知文化-信文化-兴文化”的路径。要培育“知文化”,夯实青年文化自信之“基”;要融汇“信文化”,把握青年文化自信之“要”;要弘扬“行文化”,瞄准青年文化自信之“的”。思政课唯有引导青年“由知到信”的内在逻辑和“由信到行”的外在逻辑的统一,才能促进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真知”“真信”“真行”。
2024年03期 No.86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5K] - 潘同人;
大型语言模型的升级迭代与广泛应用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改造教材体系、参考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宣讲工作、时事政治学习过程,进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构。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模式,使人机对话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基本互动模式之一,并使大型科技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数据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要领域,进而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重构。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可以强化教育者的管理功能、社交功能、表演功能、典范功能,进而实现对教育者功能定位的重构。教育者要知己知彼、在智能化浪潮中追踪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动态,化危为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动引入大型语言模型,迎难而上、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变革中驾驭大型语言模型,趋利避害、在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中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2024年03期 No.8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张宇;吕云超;
仪式礼仪具有激发主体情感、传承精神文化及强化民族认同等独特价值,具有稳定性、延续性及具象性等内在特征,能够成为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现实境况回答了一体化何以必要的问题。大中小学运用仪式礼仪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议,要坚持纵横原则、同异原则、合分原则及评建原则。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路径包括,制定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机制、创新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载体、营造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氛围、反馈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的仪式礼仪效果。
2024年03期 No.8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郭文刚;刘永杰;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目标一致、职责契合、方法互补。两支队伍具有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协同育人基础,也存在理论教育角色发挥不够、价值引领交互衔接不畅、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动力不足等问题。高校要以深化协同育人理念、夯实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协同育人形式、丰富协同育人文化为实现路径,创新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体系、内容和方法,切实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双线协同,提升育人实效。
2024年03期 No.8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 宋一婷;秦一鸣;
落实辅导员双线晋升制度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现有制度在目标方面强调行政管理手段,但缺乏个体发展人文关怀;在评价内容方面,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可能导致辅导员队伍扁平化;在评价机制方面,形成校院双重管理机制,但上下联动脱节。辅导员双线晋升还存在制度逻辑错位、职业选择分化、团队意识弱化等待破之题。破除束缚辅导员双线晋升机制的障碍,各地各高校应形成共同价值愿景,激发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优化双线晋升制度体系设计,探索辅导员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人才指挥棒作用。
2024年03期 No.86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