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

  •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三维审视

    徐川;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建设的探索贯穿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始终,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探索、多方联动以及深度融合四个阶段。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应对新形势新风险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国家创新整体效能的必然选择,是系统谋划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局的关键,具有战略性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024年04期 No.87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思政聚焦

  •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的理与路

    周琪;张浩;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资源作为支撑。高校“大思政课”资源能够充实思政课素材、活化思政课话语、构建思政课情景。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资源融通学校与社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联系,这赋予资源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质。思政课教师准确把握其内在属性,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资源平台建设、课堂与实践有效联动,能够不断增强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的有效性。

    2024年04期 No.8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新时代“大思政课”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境遇与路径

    陈禹辛;陈涛;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新形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重要渠道。新时代“大思政课”课程建设的内涵式发展需要聚焦课程建设主体的“大队伍”,拓宽课程建设内容的“大视野”,推进课程资源开发的“大协同”,关注“大思政课”课程建设中的“真问题”,着力推进课程建设的精准化和时代化,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高效协同。

    2024年04期 No.87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行思论理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张志坚;周杰灵;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揭示和切中当今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源自其切身经历和主政地方的经验积累,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价值魅力,传承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文化基因,具有鲜明的历史进步性和理论先进性,为我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指导。新时代劳动教育要遵从实践逻辑,瞄准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构建多样化、常态化劳动教育机制,为我们培养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2024年04期 No.87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蕴、风险及其应对

    张帆;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构建了崭新的发展蓝图,通过重置话语权力结构、重塑话语空间及重构话语叙事,有力驱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深刻转型,但是也潜藏风险。智能算法“黑箱效应”消解思想政治话语交往真诚度,智能推荐“过滤气泡效应”离散思想政治话语内容深度,智能虚拟“仿真环境映射”现象弱化思想政治语境实践向度。为有效纾解这些技术风险,我们应从强化话语间性与管理精度、优化智能场景与治理模式、提升话语辐射度和感染力等维度入手,在多层面、多领域和多向度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在运作机制实现深度融合与协调统一。

    2024年04期 No.8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 表征·生成·调适:当代青年“孔乙己文学”的现实省思

    黄文静;

    近年,“孔乙己文学”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表征和叙事方式,频繁出现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其反映出的是青年在认知上的落伍、情感上的畏缩、观念上的跟风以及行动上的力竭等状态。究其原因,“孔乙己文学”的产生是社会“内卷化”冲击的宏观因素、网络技术赋权下大肆传播的中观因素以及青年社会化过程中不适的微观因素等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孔乙己文学”现象背后青年群体的具体表征及其生成逻辑,广大青年亟需从认知重构、情感疏导、观念更新、实践砥砺等方面进行调适,努力消除“孔乙己文学”带来的不良影响,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24年04期 No.8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专栏

  •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的建构与提升

    张弘;

    当前,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切实肩负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责任。建构高校辅导员政治胜任力应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维度着手,系统分析其建构逻辑,并在遵循逻辑的基础上,从情感赋能出发,经由学理确认,进而转化为行为追求。

    2024年04期 No.87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辅导员“本领恐慌”的积极理解

    王丹丹;

    人们对高校辅导员“本领恐慌”的解读往往忽视辅导员岗位的职业情感要求、辅导员职业知识和能力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容易陷入迷思。在转化学习理论视角下“本领恐慌”可以看成是辅导员爱岗敬业的情感展现,也是辅导员自主学习的表现以及辅导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深度结合进行批判性反思的体现。面对辅导员“本领恐慌”现象中隐藏的积极意涵,高校应在转化学习理论视域下对辅导员能力学习机制进行构建,通过环境转化、理论转化、思维转化实现辅导员能力进阶。

    2024年04期 No.8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工作方略

  • 网络青年“梗”文化的现实审视与引导路径

    夏祥慧;韩丹凤;

    “梗”文化是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当今青年群体的社交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在许多方面深受“梗”文化的影响。“梗”文化本质上属于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具有表意形式新颖、流行传播社群化和价值情感多样等诸方面的突出特征,容易引起青年群体效仿参与。由于“梗”文化内容参差不齐、形式泥沙俱下,易引发网络语言失范、违背网络道德底线、破坏社会共识等问题,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受到冲击。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从提升青年网络道德素养、纾解青年成长成才压力、构建主流文化生态等多个角度发力,多措并举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网络社交活动的良性发展。

    2024年04期 No.87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 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虚拟偶像崇拜的生成逻辑、伦理失范和引导策略

    李卓航;张子茜;

    在文娱产业盛行的当下,虚拟偶像作为技术和现实的结合体,能够满足青年大学生自我认同、心理投射、情感依赖等多维度需求,通过链接并搭建主客体的亲密关系,成为其表达个性意见、呈现真实想法、传递价值取向的载体,促使其呈现趋向性的崇拜心态,并随着规模的扩大形成一种流行的亚文化景观。偶像崇拜具有多重复合效应,在信息技术、文化娱乐、社交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青年大学生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其价值异化、审美扭曲、情感偏执等伦理失范现象,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谐网络环境的营造以及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为了引导青年大学生辩证看待虚拟偶像,摒弃不良因子影响,呈现积极姿态,社会与高校可以通过思想文化的引领与进化、现实标准的规整与重塑、技术平台的创新与变革等引导策略,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虚拟偶像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4年04期 No.87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新时代研究生“导学思政”育人的应然、实然与必然

    陈尚尚;

    新时代“导学思政”育人体系是以导师为主导,以导学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研究生的育人目标。目前“导学思政”存在着“导”与“学”定位有偏差、“导”与“学”关系有痛点、“导学”队伍有短板和“导学”实践有缺失的现实问题,高校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构建“导学思政”育人闭环。基于“三全育人”工作理念,高校需围绕全员凝聚合力、全过程拓展场域、全方位筑牢育人目标,建构“三横七纵”的“导学思政”育人模式,通过以导学关系筑牢育人基础、以导师队伍构建育人核心、以科学研究强化育人支撑、以实践锻炼升华育人实效等路径,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4年04期 No.8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 网络流行语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话语优化

    汪越;

    话语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与工具。当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话语内容僵化、话语关系失衡、话语表达滞后、话语语境断裂等多重话语困境。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借信息碎片化实现话语内容简化、借主流信息维护话语形式正统、借信息自主实现话语表达生动、借多样信息展现话语传播时代性等特点。高校辅导员要把握好自身话语和网络流行语的辩证关系,聚焦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流变、内涵挖掘、代际冲突和样态变革,从开展调查研究、强化话语思维,坚定文化自信、丰富话语内容,强调对话沟通、优化话语传播,注重时代转向、创新话语表达四个方面实现话语优化。

    2024年04期 No.87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1K]
  •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研究

    刘卉;刘东奇;姜源;

    心理委员在危机干预中承担着多重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委员具有基数大,易于号召和组织等特点,具备独特的观察视角、敏锐的感知力和良好的共情能力,他们熟悉校内心理资源,能够有效参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各个环节。心理委员凭借其独特优势能够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守护学生心理健康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4年04期 No.8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案例分析

  • 个案概念化在高校生涯咨询中的实践与优势——基于对大一新生生涯咨询报告的分析

    果娜;

    高校生涯咨询作为我国生涯发展教育的建设重点,随着咨询量的上升对咨询师的咨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个案概念化作为一项凸显解释与假设的重要咨询技能,有利于咨询师全面精准获取咨询信息,找准咨询切入点,提高咨询效率,强化咨询效果,增强咨询师的自我效能感。咨询师有效应用个案概念化既可以提升高校生涯咨询的专业性,合理平衡生涯咨询中的量化评估与质性评估比重,又可以唤醒来访者的内驱力,降低来访者依赖性,探索本土化咨询模式。

    2024年04期 No.8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获奖教案选登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苗彦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离不开“四个基于”,这一伟大觉醒孕育了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坚持和发展,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推向理论和实践的新阶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历史成就和再出发三对关系。

    2024年04期 No.87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 高站位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江苏新实践

    <正>近年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要求,聚焦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战略,高位推动、多措并举,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024年04期 No.87 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封面人物简介

    <正>孔祥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辅导员。她坚持用雷锋精神培育学生,创建“新时代雷锋精神种子培育工作室”;连续15年组织策划实施家访活动,走访近200个学生家庭,撰写家访日记约20万字;创新党建载体、提高支部活力,建立“五位一体”育人体系,编制《学生党员成长手册》。她荣获“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最美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称号,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她所带学生1人荣获全国“学雷锋优秀志愿者”称号,所带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所带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2024年04期 No.87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