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高层论坛

  • 贯彻中央文件精神 深化实践育人成效 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

    胡和平;

    2010年5月29日至30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此次座谈会上,共有8位同志代表相关省市和高校进行了典型发言,就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为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途径。本刊自第2期开始,陆续刊登8位同志的发言稿,以飨读者。

    2010年03期 No.3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书画作品

书记校长专栏

  • UIS视角下高等医学生培育的品牌战略

    吴世彩;

    近年来,国内医学高等教育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医学教育领域竞争更趋激烈,不少医科院校都开始注重在办学过程中塑造形象,彰显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高等医学生培育的能力。医科院校通过导入UIS(高校形象识别系统)战略来加强形象塑造,不仅能提高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水平和档次,更重要的是能将良好的形象传播出去,提高竞争力、社会认同感和满意度,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利保障,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010年03期 No.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论堂堂正正做人

    韩延明;

    人的高尚是一种积淀,做人是一种修养。堂堂正正做人,体现了一个人光明磊落、顶天立地的高尚品德和气节。堂堂正正做人,要以"德"为尚,以"志"为魂,以"爱"为纲,以"正"为根,以"直"为本,以"公"为尊,以"和"为贵,以"友"为乐。

    2010年03期 No.3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理论探讨

  • 高校辅导员在提升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

    刘春荣;

    研究生就业工作是目前高校就业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就业率的高低,因此,提升研究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就成为当前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提升研究生的环境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0年03期 No.3 15-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刘金华;

    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衡量其能否胜任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指标。从辅导员的职责要求看,辅导员应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能力、进行学生事务管理的关键能力以及管理、学习、研究、创新等基础能力。

    2010年03期 No.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关于构建辅导员工作资料数据库的思考

    张彦彦;曾福清;

    辅导员工作资料数据库的建立,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题中之义,它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一个共享平台,集中组织和管理辅导员日常工作的资料,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辅导员工作资料数据库具有共享性、连续性、高效性等特点,建立该数据库很有必要。

    2010年03期 No.3 22-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以学习型组织理念加强和改进基层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司忠业;

    高等学校院系基层学生工作队伍是贯彻落实高校育人理念和为党的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团队,新的时代要求和形势任务给其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以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加强和改进其组织结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以学习型组织的观念为指导,打造高校基层学生工作学习型团队,能够达到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育人质量的目的。

    2010年03期 No.3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关于大学生“心理委员模式”心理互助机制的思考

    傅莉;

    经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时间探索,高校基本建立起"心理委员模式"的心理互助机制。该机制具有覆盖范围广泛、发现问题及时、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快速明显的特点,在高校心理互助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新生教育为契机,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并完善心理委员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将心理委员培训系统化,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委员支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委员模式"心理互助机制的实际作用。

    2010年03期 No.3 27-2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高校学生团体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张宝铸;莫华;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团体迅猛发展,学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对学生团体的认识和管理相形之下显得落后,这给高校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高校应进一步树立依法管理的观念,培养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厘清对学生团体所涉及法律关系的认识,明确高校在管理学生团体中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提高监管水平,建立和完善对法律风险的整体评估制度。

    2010年03期 No.3 29-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实践真知

  • 基于“算账”的大学生感恩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侯德伟;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大学德育建设的需要,对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塑造健康身心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以智力投资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算账—感恩"活动,并通过"五项载体"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感性的感恩认知上升为理性的感恩行动,形成了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0年03期 No.3 32-3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 浅析挂职锻炼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王祖瑞;

    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北京市于2009年组织开展了高校辅导员赴街道、乡镇挂职锻炼活动。挂职锻炼辅导员要找准角色定位,勤交流多学习,加强调研,当好桥梁纽带,促进校地双方合作共建。同时,将挂职锻炼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和高校辅导员的本职工作相结合,也有助于做好辅导员工作。

    2010年03期 No.3 34-3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试论高校学生事务的对话管理

    杜社娟;

    对话是指双方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对话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思潮之一。高校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在具体的学生工作事务中,秉持平等、沟通、理解、尊重等价值理念,实现与学生的对话,完善大学生的品格特征,培养其创新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

    2010年03期 No.3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辅导员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

    李宁;

    高校辅导员作为我国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和教师中的特定角色,他们对学生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多重角色的冲突,使他们不得不承受强大的心理压力。辅导员面对心理压力要善于发挥自我修复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工作水平。

    2010年03期 No.3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辅导员培训中的体验式学习研究

    吴春丽;

    辅导员培训是促进辅导员成长和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针对辅导员培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将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运用到辅导员培训中,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010年03期 No.3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高职”特点

    周绍富;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和高职院校实际,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转变教育方式。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高职"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0年03期 No.3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浅析

    田庆军;王哲;

    《工作日志》作为一种个人写作文本,具有不同于日记和记录的特殊性,它通过个人反思性的记录,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工作日志》的理念,建立面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日志》制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2010年03期 No.3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实证与分析

  • Web2.0环境下辅导员党建工作方式的调研与思考

    刘奕群;刘知远;

    Web2.0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学习的渠道日益多样化。青年学生思想具有可塑性、易变性、创新性等特点,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接受力更强,传统的辅导员党建工作方式对同学的思想引导凸显滞后。利用用户浏览日志挖掘和问卷调研两种方式调查分析辅导员利用Web2.0平台开展党建工作的可行性,有助于提出利用Web2.0网络平台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活动的思路。

    2010年03期 No.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 大学生对辅导员满意度网络测评工具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大学为例

    朱艳;张恒龙;张基涛;

    在辅导员工作的胜任力模型基础上,设计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网络测评工具,其结构包括三个因素:职业态度、知识技能、个性魅力。通过统计方法证实了其结构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拓展了该研究领域,也为辅导员考核这一实际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测量工具。

    2010年03期 No.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张光磊;

    近些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学生的数量、来源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社会整体以及学生个体法律意识的增强,涉及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法律纠纷也呈迅速上升趋势,显示了权利意识和法治理念正在深入高等教育领域,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我国高校在学生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0年03期 No.3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经验交流

  •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构建和谐大家庭

    陈茹心;

    2010年6月10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和江苏省教育厅主办,江南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江苏无锡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主题,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00多名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活动。在主论坛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杨震等8位辅导员分别就"深度辅导"、师范生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宿舍文化建设、典型育人工作、民族团结教育以及红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问题交流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本期杂志选登其中两位辅导员的发言稿,与读者共享。

    2010年03期 No.3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依托“红色资源” 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杨震;

    2010年03期 No.3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风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