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建红;刘宇;
中国优秀传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时俱进提供了方向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是相互契合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2015年02期 No.3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马成瑶;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辅导员职业功能划分为9个领域,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与参考标准。职业核心能力是具有通用性的职业能力,辅导员职业功能的实现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辅导员工作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同职业功能领域所对应的能力要求侧重各不相同。要将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功能领域进行科学匹配,探索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能力模型。
2015年02期 No.3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 高晓东;江广长;
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着主体指向狭隘、作用范围局限和测度标准单一等认识误区。将情感教育引入学风建设的范畴可谓正中时弊,但同时也存在学生价值观念和就业形势等因素的阻碍。应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风建设主体、丰富学风测度标准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情感认知等方式,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供支持。
2015年02期 No.3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苏吉;赵冰;彭飞;杨云峰;
推动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是高校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大学生社会化内容丰富,包括了知识能力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生活信念社会化、个人角色社会化等方面。实现这些方面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由学生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变,就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发挥其在这个过程中的中介、教育、校正等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就要从激发大学生社会化意识、增强大学生社会化技能、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反思等方面入手。
2015年02期 No.31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周昀;
青年大学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对象,公益志愿服务是意识形态渗透的隐性渠道。做好青年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中的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在加强对青年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参与的规划和引领、加大对青年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实践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及着力推动青年大学生公益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发展等三个方面入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年大学生公益领袖人才,加强公益志愿组织和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促进大学生公益志愿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2015年02期 No.31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魏争;王萌;曾志成;
学业情绪是与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是特定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学业情绪可以从愉悦度和唤醒度两个维度来考察,化分为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积极低唤醒和积极高唤醒四个状态。因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学业情绪会在方向和程度上发生变化,继而影响情绪发展的走向与情绪状态的终点位置。持续时间、反复程度、相关性、显著性和感染性等五个指标构成了学业情绪状态的判定要素,他们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2015年02期 No.31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夏威;
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制约个体人格提升发展的问题。其中,较差的哲学思维能力、缺失的人文精神和庸俗固化的审美观念,是普遍存在、易被忽视但又影响深刻的问题。要切实重视这些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帮助大学生提升人格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015年02期 No.31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杨学玉;应中正;
新媒体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教育内容被新媒体弱化、教育方法不适合虚拟空间、大学生不适应信息社会和教育者缺乏媒介素养等问题。要通过增强教育内容在新媒体信息中的吸引力、加深教育方法与虚拟空间信息传播特点的融合程度、提高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提高教育者媒介素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2015年02期 No.3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袁华高;
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方式,它打破了传统平面媒介和纸质媒介下信息传播受到限制的状态,给人们带来丰富、快捷和便利的海量信息资源,但同时也放大了信息传播碎片化的问题。信息传播碎片化本质上是中国社会结构分层和社会观念多元化的产物,传统媒体时代下社会形成一致性意见的情形往往被意见的分裂和冲突取代,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质疑。高校学生群体是我国网民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使得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了信息传播碎片化的冲击和侵蚀。高校需要通过改进意识形态课程设置、培养一支引领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知识分子队伍、关注大学生的日常思想状况、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建设。
2015年02期 No.31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沈燎;邬小撑;
校园微语录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吸引和感染着大学生,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巧用微语录这一新颖的形式,运用正向的、诗化的、网络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学生和谐共振,缩短心距,引其共鸣。更好地运用校园微语录,需要坚持导向鲜明,注重内容和形式创新,坚持系统开发,发挥整体效应,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各具学校特色的传播体系,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2015年02期 No.3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黄晖;
近年来,新型党建模式"微党课"逐步兴起,为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顶梁柱,应该充分认识"微党课"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媒体素养,增强"微党课"设计管理能力,建设好"微党课",为高校党建工作和高校人才培养作出贡献。
2015年02期 No.3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徐淼;陈振;白丹;
"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稳定作用。在研究生教育中,可以探索将"家庭化"思想引入研究生班级,学生以"子女"身份聚集在以班级为"群体",以导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为"家长"的家庭中,一方面由强大的家长队伍"抚养"子女,另一方面培养"子女"们自强自立的性格,从而塑造出具有健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同时,通过"立德树人"、"和谐家庭"、"链接社会"等班级建设实践模式,促进研究生从校园到社会的成功转型,提高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2015年02期 No.3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金绍荣;田再悦;
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是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开展的堡垒,高校应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着力解决党支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支部建设方向缺失,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减弱,教育方式单一且引力严重不足等问题,重新构建基层支部建设的"三位一体"建设方略,激活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立德树人活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5年02期 No.3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许青;顾旭峰;李杨帆;司惠文;丁奇;
微信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生活和社交方式,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工具手段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调查显示,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特征表现为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具有实际操作和指导意义,图文并茂、标题引人的文章,在阅读时间上也呈现"黄金发布时间"特征。要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实现内容上的三"微",即微贴近、微引导、微分类,以及形式上的三"强"即强时效、强视觉、强互动。
2015年02期 No.31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