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论理

  • 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属性探究

    任伟;

    "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聚焦新时代背景,对大学生本质属性、社会属性、价值属性和历史属性作出的全新诠释。我们应对大学生"四可"时代属性进行科学解读,进一步深化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认识和理解,以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培养工作。

    2015年05期 No.34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诚信:培育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石

    冀玉珍;曲凤东;周瑞扬;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培育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石。诚信作为人之本性的预设,使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产生和提升成为可能,从心理上促进了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生发,为培育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高校要将诚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诚信的道德自觉功能,将大学生内在的自觉性和外在规范的强制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知行合一,培育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

    2015年05期 No.3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的应用

    张哲;隋立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是当下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递进互动关系,评估既是教育又来源于教育,更反作用于教育。我们可以将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通过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发展。

    2015年05期 No.3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建议

    李琳;

    高校辅导员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发展,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对角色定位的科学认知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起点,对职业能力内涵的准确把握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关键。高校辅导员应注重学习积累以提升工作理论水平,借鉴传统文化以增强工作科学水平,借助比赛平台以加强工作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15年05期 No.3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马克思主义职业观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观教育论析

    赵健;

    职业观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其形成受历史条件、劳动方式和人的具体社会身份的制约。大学生职业观的形成,离不开有目的的职业观教育。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必须旗帜鲜明地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依托。要通过开展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平等、劳动光荣等思想,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2015年05期 No.3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论多维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林淑玉;

    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传统到兼顾知识传播、理念塑造、时代导航与文化引领的大学意识,中国教育发展正向着更加多样的方向迈进。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心理境遇也面临着消费时代冲击、网络环境影响和性别教育缺失等问题,呈现出亟待关注的新特征。

    2015年05期 No.3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 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内化认同与外化践行途径探析

    陈秋兰;

    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与情感诉求,其所蕴育的精神文化内核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自信与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基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生力军的大学生,其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化认同与外化践行的实效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应从心理学角度科学把握影响当代大学生本体知行合一的心理因素,并进一步从认知教育、情感培育、价值观认同、氛围营造和实践体验五个方面提出"五位一体"的引导策略;促进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化认同与外化实践。

    2015年05期 No.3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工作方略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发挥

    涂杜思;高亚虹;李景升;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出现,顺应了新时期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渴望情感归属、依赖新型社交媒体手段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其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融合教育载体、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可控的影响。有效发挥和促进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可从完善制度规范、强化服务保障、增进沟通协商、促进良性互动四个方面着手。

    2015年05期 No.3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研究生“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孙灯勇;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因学习、科研、情感、经济和就业等因素而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疾病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探讨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管理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导师课题组和宿舍密切配合,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015年05期 No.3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李祥永;李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立足实际,结合学生成长需求。既要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系统联动的工作机制,又要注意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实施分层次、差别化教育;既要立足中国立场、中国国情,用中国故事、中国实践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又要具有全球化视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教育方法;既要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要把国家认同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既要强调核心价值观教育,又要注重学生政治辨别能力、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5年05期 No.34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新任辅导员的职业困惑与成长探索

    成宏涛;姜雪;张蕾;

    近年来,随着高校辅导员数量的增加,辅导员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占了较高比例。新任辅导员工作热情高涨,做事态度认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工作的气氛。但他们缺少经验,把控能力不足,又制约了工作的发展。新任辅导员需结合工作特点,清晰工作定位,不断加强学习,明晰自身目标,尽快适应学生工作岗位。

    2015年05期 No.3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究

    赵英丽;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强力推进,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区域隔阂,畅通了高校的交流渠道和合作道路。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多校区的建设和管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针对新的形势,京津冀三地高校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2015年05期 No.34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 自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与方式的影响及对策

    杜昀;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自媒体特点,认清自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积极及消极影响。要建立自媒体协同工作机制,完善管理队伍,搭建有效平台,努力实现对学生的广泛关注、主动引导、积极干预、用心服务,切实发挥自媒体对大学生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积极作用。

    2015年05期 No.3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调查研究

比较研究

  • 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点及启示

    姚莹颖;陈精锋;

    美国高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工作队伍有严格的准入条件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服务内容丰富,重视效果评估,建立了心理危机预警的全员机制。我们可以从专业教师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服务、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等方面,借鉴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提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但是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历程、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都有异于美国,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2015年05期 No.3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案例分析

  • 宽严相济,辅导大学生特殊群体成长成才

    高亚丽;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存在,对高校管理工作及校园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每个特殊学生问题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辅导员要深入走进学生心里,赢得学生信任,既关爱学生又提出相应要求,宽严相济,形成家校合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好动态跟踪和辅导。

    2015年05期 No.3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工作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