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丽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发展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华文化立场的时代坚守,体现了我们党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心的基本态度,凸显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自觉和高度自信,反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文化发展导向,适应综合创新人类文明的时代发展趋势。在文化建设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利于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延续民族文化命脉、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自信中独立、在传承中发展、在服务人民中创新、在交流中传播。
2020年01期 No.6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 李永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均面临数量、质量、结构、培养、发展、待遇、稳定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其队伍建设的基本矛盾,成为推进队伍建设的根本动力。进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针对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健全发展平台和政策支撑体系为保障,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程。
2020年01期 No.60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 阮一帆;吴倩倩;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熟谙作为本体性知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实相关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条件性知识,擅于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综合实践性知识,并能熟练掌握新媒体等技能性知识,涵养丰厚的知识视野。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涵养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好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世界意义,既要擅于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又能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与外部世界,在国际比较中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涵养宏大的历史视野,则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阔发展有深刻认识。
2020年01期 No.60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 刘亚琼;
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材建设日益完备,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统一编写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系列教材。然而,一些困难依然存在:课程系统设计和同向同行存在不足,教材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国际视野有待增强,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述的生动性难以兼顾。解决这些困难,应实现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加强思政课程内部协同;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课程体系外部协同;加强主教材内容的整合和创新;加强教材与教辅、纸质教材与电子资源的立体化建设。
2020年01期 No.6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5K]
- 黄其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运用,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芒。这些重要论述贯穿着"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的理论特质,即在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的辩证统一中坚守"生命线"、在问题导向与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中牵住"牛鼻子"、在深邃思想与亲和话语的辩证统一中强调"接地气"、在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的辩证统一中提升"获得感"。
2020年01期 No.6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 楼艳;
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实质是真正将"辅导员"视为发展的目的,不断丰富其社会关系、增强其能力、提升其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可以从"主体层次"视角考察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内涵,关照经验主体、认知主体、价值主体、审美主体等不同主体层次,实现其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再向学术型最后向专家型辅导员的转型发展和阶段提高。促成不同主体层次发展的关键是唤醒"辅导员"作为自身发展主人的主体性,激发其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的主动诉求,实现由"自在式"专业发展向"自为式"专业发展的内在超越。
2020年01期 No.6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 黄永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随着高校辅导员既是干部又是教师身份的进一步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专业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应当予以情感赋能、学理建构和社会支持。
2020年01期 No.6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 李正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社会各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高校辅导员需要更新认知模式,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工作成效。
2020年01期 No.6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汪庆华;刘洋洋;
在高校"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班主任与其他育人主体之间既有协同,也有不同的侧重。做好育人工作需要理顺班主任与辅导员、任课教师、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的关系。要深入分析班主任与各育人主体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全员育人理念、明确权责定位、优化体制机制,推动班主任育人工作不断优化。
2020年01期 No.6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陶志欢;
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需要具备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理论自信来源于大学生参与高校治理有自我教育论、利益表达论和参与发展论作为其理论根基。行动自觉需要高校以制度设计为保障,其构成包括以转变参与观念为先导、以拓宽参与途径为基础、以构建参与机制为关键、以设计参与模式为中心和以遵循参与逻辑为目标。
2020年01期 No.60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李珏;袁勋;
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一些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投入精力不足,教育效果欠佳。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必要环节。高校应从理念、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探讨构建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范式。
2020年01期 No.60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张忠宇;丛建伟;
个案管理是来自不同职业和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团队,为个案提供持续性"一揽子服务"的方法。当前,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迫切要求各高校建立健全一支能整合各方资源、分工协作的工作团队。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以个案管理的模式介入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深入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2020年01期 No.60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