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鞠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人文背景,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关系处理方面需要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性优先、重视践行、推崇和谐的特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传承离不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02期 No.67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 厉晓妮;
红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了提高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探索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价值认同的规律性问题。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从政治、思想和情感等不同维度去认识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准确把握红色文化历史性和时代性、普遍性和独特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努力将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转化为理想信念、政治自信和具体实践。
2021年02期 No.6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 王苗;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由于存在理论定位不清、以局部代替整体、各理论形态之间相互割裂以及中介系统空场等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研究中呈现出笼统化、离散化、套用化等问题,没有形成专属性系统化的结构体系。为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需要立足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形态与基本进程,建构以宏观层面的理论视域为基础,以中观层面的中介系统为机理,以微观层面的实践依据为着力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结构体系,进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2021年02期 No.6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卢飞霞;
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如何有效实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科学化是当前亟待探讨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可以从统筹视野进行审视研究。基于统筹学的分析框架,当前要统筹推进现实性难题和战略性课题、应用型课题和基础性课题、时代性课题和历史性课题、普遍性规律和典型性案例的分类研究,进一步梳理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和真理性认识,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21年02期 No.6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 张贵礼;
将"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思政元素系统阐释的有效途径。育人、教师、课堂三个层面的需求为"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需要通过系统考虑做好顶层设计、抓好教师这一实施主体、着力创新课堂教育形式、重视进行阶段效果评估等具体路径来实现。
2021年02期 No.67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 康娜;马立民;
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教育者、受教育者、环境三个方面明晰评价要素的层次结构,根据是否符合新时代发展特征、是否满足国家社会运转需要、是否达到教育者预期目标、是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四重评价标准,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逻辑维度三个象限,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基本路径。
2021年02期 No.6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王莉;刘宏达;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决定着科研工作与实务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两项重要职责。在实践中,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着"重实务工作、轻科研工作"以及"不愿""不会"进行科研工作等现象。准确分析研究型高校辅导员骨干人才培养的内在机理、实践特征和实施路径,对于科学指导高校辅导员正确处理科学研究与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研究与学生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02期 No.6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 刘卫华;周琪;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不同于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它更加注重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养成。整体概括说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具有社会交往性、需要中心性、自发自觉性、分层全程性四方面特性,这四种特性联系紧密、辩证统一,应当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
2021年02期 No.6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刘泽;杨洁;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与实践育人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二者在载体需求上具有相通性,在目的意义上具有一致性。为了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与水平,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依托,以学生社团组织为平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动力,形成育人合力,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体系,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021年02期 No.67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 郭光华;郭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文化精髓,能够引领青年人的价值观及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诸多的医学元素与医学文化内容,融入到医学教育,能够培养医学生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与坚实的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职业精神与医学品德。为此,需要不断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21年02期 No.67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