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 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周伟辉;

    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中汲取养分。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出发推进全员教育、分类教育、个体教育,实现大规模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要强调“和谐共生”的共同体意识,以教与学的互动推进师生双成长,以三全育人构筑“大思政”格局,以思政实践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要注重“精准性”的发展遵循,通过对象精准、过程精准、环境精准,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

    2023年03期 No.80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专家视野

  • “一站式”学生社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末端设计及其功能实现

    刘宏达;韩续冰;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以“一站式”理念和模式打造的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服务育人新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末端设计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具有增强党建引领、推动思政贯穿、创新人才培养、改善管理服务等功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向度、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治理、“精准思政”的模式创新。破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职责不清晰、标准不明确、机制不畅通、作用不显著等瓶颈问题,需要进一步坚持理念创新、评价促进、技术助力、全员覆盖,推动学生社区育人“实”起来、“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2023年03期 No.80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行思论理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过程、时代审视与提升路向

    于苏静;顾成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生成与发展,基本遵循“冲突博弈—感性认识—理性认同—行为转化”的逻辑进路。新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提供了丰富滋养,理论创新提升话语科学性,伟大实践增强话语现实性,网络赋能强化话语有效性。牢牢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坚持内语境与外语境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一元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同性相统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引领力、感召力与影响力。

    2023年03期 No.80 1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 新世纪以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论域与前沿展望

    彭容容;

    以“主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检索出的中国知网(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子库)收录的954篇期刊论文(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历经20多年发展,仍处于学术研究的活跃阶段,大数据、新时代、话语权、方法创新等是热点议题。回归本体之维、紧扣教育之维、深化时代之维、拓展方法之维,在网络化虚拟社会中把握人的存在、从网络强国战略高度培育时代新人、以回应重要时代命题为价值旨归、实现从“跨时空”到“跨思维”的有效转换,是未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题中之义。

    2023年03期 No.80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0K]
  • 论“守正创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价值

    商金艳;

    “守正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守正”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同心同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向同行,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共振。“创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创新增强发展源动力,坚持制度创新增强发展内驱力,坚持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助推力。“守正创新”锚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目标导向推进协同化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精准化发展,坚持遵循规律推进科学化发展。

    2023年03期 No.80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维探赜

    姜哲;

    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新样态,是应对爱国主义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之变的重要形式和必然选择。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正面临着多元社会思潮弱化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权、“信息茧房”制约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个体认知偏差和法律缺失阻碍理性爱国行为生成等诸多问题。多方主体要协同发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强化网络爱国主义内容建设、法治建设,推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行稳致远。

    2023年03期 No.80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 微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张玉虎;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重要机遇,但同时海量信息真假难辨、多元文化错综复杂、教育方式简单滞后等困境也在消解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根基。微媒体推波助澜、社会思潮隐形渗透、教育方式吸引力欠缺等是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的主要原因。教育者需要以强化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方式、增强自身素质等路径实现策略性重构,回应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诉求。

    2023年03期 No.8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高校劳动教育的要素表征、价值旨归与实践进路

    李琳;张小钢;赵文强;

    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教育是中国式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下,高校劳动教育具备户外式空间、沉浸式教学、人本式发展、智能式培养、全面式评价等特征。劳动教育的开展要注重以劳育人、以劳传承、以劳担责、以劳谋福。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深识劳动形态的发展演变,唱响劳动教育的时代旋律,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全部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之需。

    2023年03期 No.80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大学生话语“圈层化”的时代表征、内在梗阻与有效引导

    张鹏虎;赵平;

    话语“圈层化”是在现今大学生话语体系构建中遇到的新问题,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提出了挑战。大学生话语“圈层化”使得话语内容小众、话语选择独立、话语表达独特。大学生话语“圈层化”造成了话语失调、话语壁垒和话语失策等多重梗阻。为了更好地实现大学生话语的圈层治理,需要把握大学生话语的圈层动态、跳出大学生话语的圈层限制、扩大大学生话语的圈层空间。

    2023年03期 No.8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 “大思政课”视域下辅导员参与实践教学的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

    白晓东;

    辅导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善用社会大课堂,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的内在要求。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的角色应然,也是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优势互补的功能实然,更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提质增效的目标使然。辅导员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着理念认识偏颇、身份定位游离、专业素养薄弱、协同机制受阻等现实障碍。辅导员要实现从管理者向教育者转变,从角色规定向身份自觉转变,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从协同配合向共同发展转变。

    2023年03期 No.80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工作方略

  • 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周博;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保证。高校只有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高校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深入分析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同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现实困境基础上,探索党建引领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方能为推动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协同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3年03期 No.8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 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姜春燕;

    红色音乐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时代意义。红色音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关联,发挥红色音乐文化在影响人、塑造人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之库、现实之垒及精神财富,能够最大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切入点,坚持以乐育人、以情感人、以美育德,发挥好独特的教育优势。

    2023年03期 No.8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 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危机态势感知及处理实践路径

    张帆;吴平凡;

    心理健康教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职责。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利用“感知”“干预”两个维度,以此及早识别危机、有效处置危机。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心理工作体系,结合院系特色,抓住关键时期,融汇多元方式,以最精准充分的“感知”、及时有效的“干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23年03期 No.8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参与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周宇;

    新媒体的广泛运用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方式、参与内容和参与态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参与面临诸多挑战,易出现视野受限、个体事件引发舆情事件、产生非理性情绪等风险。高校辅导员应对此高度重视,从加强日常交流、强化思维训练、重视信息行为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有效化解风险,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

    2023年03期 No.80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内涵及提升路径探析

    张伟;

    政治思维、教育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是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的主要内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高校辅导员职业思维提出新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强化政治思维,加强政治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知行合一,团结带领新时代大学生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突出教育思维,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完善系统思维,健全多主体协同育人体系、完善全要素立体育人网络、构建大思政系统育人格局,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实底线思维,构建高质量健康教育体系、发挥公共卫生体系网格员作用、完善高水平校园安全格局,维护学生健康成长和校园安全稳定。

    2023年03期 No.80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 戮力同心育英才,踔厉奋发谱新篇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正>北京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牢牢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和目标要求,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配齐建强为重点,以加强支持为保障,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素质能力、完善激励机制上持续发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入源头活水。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出台“1+N”制度体系,

    2023年03期 No.8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 以“三化”提“三力” 山东大学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处在立德树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离学生最近,是高校除教师、科研和行政队伍外的“第四支队伍”。立足新阶段新要求,山东大学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相关决策部署,在制度设计、能力提升、发展保障上下功夫,

    2023年03期 No.80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 下载本期数据